新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》将于3月1日起开始施行。这部实行了近20年首次进行修订的新法规,进一步完善了水土保持规划、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、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督等各项规定,将使快速发展的煤化工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。对此,专家指出,随着我国水土保持依法治理力度的加大,煤化工行业需要正视水土保持问题,在开发建设煤化工项目的同时,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,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。
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**为严重的国家之一。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**为严重、生态系统**为脆弱的地区,而黄土高原又是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。1月初,黄河水利委员会首次发布《2010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》,公报显示,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6.5万平方千米,占总流域面积的62%。
专家介绍,煤化工是高耗能、高耗水、高投资的建设项目,产业的快速发展可能会打破地区脆弱的水资源平衡。同时,项目建设过程中,由于开挖填筑等施工活动将扰动原地貌、损毁地表植被,造成地表裸露,会加剧水土流失;而且在生产期间废水、废渣排放量大,又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。
“动土就有水土保持,煤化工项目首先要迈过水土保持这个门槛。”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高工陈正新说。她介绍,煤化工项目建设期长,在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活动,在大风和强降雨的条件下,建设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剧增,为原地貌土壤侵蚀量的2~10倍。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煤炭资源和水资源,排放废水、废渣,会加剧当地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。水利部从严控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,早在2008年就对煤化工、电解铝等34项建设项目实施了缓批措施。
据了解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》强化了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治理要求,对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,对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范围、目标、措施和投资等内容进行了细化规定。